2017年6月2日 星期五

找回服務初心

一天下午,收到了營運中心寄來的信件,希望能協助拍攝資訊志工的成果短片,希望能透過影片的方式,讓更多人知道並了解我們團隊曾服務過的農民,他們的產品及服務成效。當時正被兩個社團任務和考試忙得焦頭爛額,突然就了這個消息,打亂了我原本的計畫,本想推掉這邀約好好休息,但身為榕園團長,可不能這樣坐視不管,還是前往台東協助拍攝任務。 這次的採訪從池上一路到太麻里,看著每個服務過的農民的改變和他們的故事,彷彿進入了服務的時光隧道,除了更加了解農民的辛苦也看見了歷屆學長姐們的努力與付出帶給這些農民的變化,也許不是非常非常多,但卻讓他們懂得用不同方式行銷,讓這些優質的農產品可以讓更多消費者知道。 除了採訪授服務者,我也成了被採訪的對象,當導演問了我,有什麼話想對已經加入或是還沒加入資訊志工的夥伴說的。我說:「人生中不論何時我們都在做選擇。決定我們下一秒要做什麼,不要做什麼。有人規劃好了自己的未來,想要就這樣按部的走;有人對未來沒有想法,只想盲目前進,但其實不管是什麼都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該與不該,只是每個人都要為了自己的選擇而負責而努力。我想告訴大家,不論選擇什麼,記住勿忘初心」。 其實在說完這段話後,腦中突然浮現出一年前剛上大學時的我,擁有對於任何事都感到新奇都想接觸的心,即使上大學前有一些想法規劃,但後來發現因為我的一些選擇而完全變了調,不過這也是我想分享的,也許心中有對於未來規劃已有了想法,但不要害怕改變,改變不是一定不好,也不一定全然都好,但都是我們選擇出來的,在這過程中,也許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自己,找到自己的無限可能!!!這段話的同時也算是告訴自己,衝吧~跌倒沒什麼大不了,重要的是為什麼我當初想要這麼做,就是那股衝動,那股傻勁,才會義無反顧,找到無限可能!!! 雖然這段旅途是一個不愉快心情的開始,但經過了這趟旅程也讓我思考了很多,也讓我繼續的保持服務的熱忱和初心,陳筠蓁!加油!!

2017年3月28日 星期二

家鄉農村英雄

這次是我第二次到崁頂社區,相較於第一次帶國小營隊對當地地形及人的不熟悉,這次又回到崁頂社區多了一份熟悉感,走在路上遇到自己曾經帶過的小朋友,看著他們還記得我們和他們相處的點滴,心裡真有份成就感,原來我的小小力量也能幫助到他人,並對他們產生正面的影響。看見自己的努力有了那麼一點成效,更加深了我想要對於崁頂社區有所貢獻及影響的決定,靠著這樣的衝勁和熱情,今年寒假我決定還是到崁頂社區繼續為當地的孩子帶來不一樣的數位知識。而這次的農業探訪,也讓我更了解當地地形、人文、農作物及面臨的困境和需要幫忙的地方。 接洽我們的是社區發展協會的聯絡人宋俊一老師,宋老師本身不是布農族人,退休後回到母親故鄉崁頂村居住,和他聊天的過程中,聽見許多歲月累積的故事也感受到他對家鄉這份土地抱持的理想與堅持,崁頂社區雖距離熱鬧的關山市區僅十分鐘車程,對外資訊方面卻差距甚大,當地布農族族人本身性保守,加上長期待山上又以務農維生,對於數位電腦資訊方面不是非常在意,但現在網路科技如此發達,當地人也不能一直處於和外界聯繫少的狀態生活著,因此宋老師積極推動當地數位化希望能藉由電腦班的開課能帶給居民不同的資訊及文化刺激。 宋老師不算真正在地人的身分讓他在推動當地發展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當地居民以原本生活的方式生活習慣了,面對外地人的建議也許接受度不是非常高或是需要長時間的溝通協調才能使當地居民了解到我們的用意和想要幫忙改變的事。對於外人的建議接受度較低,我覺得可以理解當地人的想法,畢竟都按這樣方式生活了多少世代,突然要用一個他們從來沒用過的新方法,不論是行銷或是對社區有所改變都是非常困難的。 聽見宋老師的故事,每天為了社區奔波只為了讓大家更好,就更佩服他對於崁頂所做的大小付出。改變這條路上真的很辛苦,但他還是堅持了下來,也因為這份堅持讓他也有了夥伴,在一旁幫助他,這就是我十分敬佩他的原因,看著老師的努力,我也想著我自己,不能因為一點點小事和挫折就放棄原本想要做的事,只要是對的,做,就對了,對任何事都全力以赴,就算失敗了,也不會後悔,因為自己努力過。看著宋老師的愛心和努力付出,如果這社會上願意為了自己家鄉努力付出堅持的人都越來越多,相信未來的台灣會更美好。 原住民在台灣地區原就屬於弱勢族群,自古以來長期受到漢人欺壓,連土地也是如此,到了當地聽了居民口述,在部落,有很多土地都是農業用地無法變成建地蓋房子,在法律申請上也遇到困難,導致土地無法興建房子,人口越來越多,年輕人只好離開家鄉到外地另外築巢。還有城鄉差距甚大,青年為了生活、生存不得不離開家鄉打拼,而崁頂社區又以務農為主,年輕人自然不願意留下,因此社區人口僅剩老年人及幼兒隔代教養家庭也是問題之一。 在此次的訪談中,除了對於崁頂社區和原住民的困境更加了解外,我也學到了很重要的溝通技巧,在出發前如何先與當地人聯絡人溝通討論行程,在訪談的過程也學到了說話技巧,要問甚麼問題,事前的功課要先做足,還有做事情不能夠太急,做決定前都要先再三思考,面對困難先不要慌而是先想補救的辦法。面對居民建議接受度較低的問題,我覺得這些事情都是需要長期累積,慢慢溝通並深入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以他們的方式跟他們對話、思考,有時候把角色、立場對換一下,問題也會變得比較好解決。 除了學習我也反省了自己的個性,我覺得我現在要改變的是,用冷靜的態度去面對挑戰,很多時候因為事情一來,就著急著、慌張,會不知下一步該如何進行,還有不知道如何拒絕,別人委託事情就照單全收,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能力,最好的就是改變這些壞毛病,要懂得量力而為,面對事情要冷靜,拒絕時態度要堅定,語氣要溫柔才會圓融。每次的服務,不論身心靈都獲得很棒的休息和成長,我想這也是我熱愛服務的原因吧!

2017年2月27日 星期一

榕園陽光青年團2.0 – 從台灣的東南角到中國的大西北


中國大西北黃羊川鄉,是全中國最窮的四十一個鄉里之一,每年只有300毫米的降雨量,連看天都不能吃飯,老年人不敢做夢,年輕人不見異象,在這裡,人們看不到希望。當地小孩最怕家裡說,「沒錢了,不要上學了」。


因此,已故的英業達副董事長溫世仁在2001年推出「千鄉萬才計畫」,以大陸甘肅省黃羊川為範本,打算複製一千個鄉、培養一萬名人才,希望透過網路讓大陸西部與世界接軌。

因為大西北的貧窮不是缺乏資源,而是缺乏知識、資訊、技術,「唯有消滅數位落差,才能真正消滅貧窮」。

計畫初期捐了很多電腦給西部貧窮地區的中小學,但有些學校根本沒網路甚至沒電,有些學校繳不起電費、網路費,使電腦閒置。

2002年初,千鄉萬才科技公司成立,溫先生請大學同學林光信擔任總裁,計畫包括以校領鄉、電子商務、改善農牧、建網路城鄉、促進散居到聚居、發展服務業、遠端雇用和遠端服務七個步驟。

多年來,當地學生透過計畫舉辦夏令營學習專業科技應用,也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受資助學生近3萬名,受捐助學校超過百所,但最後終究不敵市場現實和虧損,千鄉萬才科技公司在甘肅部分已於2015年初停止運作,所有員工遣散、資產結算,處理財務停損。

儘管如此,千鄉萬才計畫的精神卻被其他民間組織延續了下來。2016年8月夏天,團隊兩位老師跟著長期在中國大西部服務的清華/陽明大學張教授前往甘肅永登見習兼探路,20172月,甘肅服務隊正式成立,這個跨平台的團隊打算以至少3年的時間服務中國的大西北地區。在榕園陽光青年團服務台東地區將屆滿8年之際,團隊升級2.0的計畫也將啟動,歡迎舊雨新知一同加入。讓我們一起透過服務學習,找到自己人生的使命

參考資料來源:

千鄉萬才-告別貧窮 (2004年1月號-遠見雜誌)
https://www.gvm.com.tw/Boardcontent_579.html

不敵現實-溫世仁千鄉萬才喊停 (2014年12月8日)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381098

短評-溫世仁的遺憾 (2014年12月12日)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12001066-260310